23 / 02 / 27
我是属于比较晚接触笔记服务的,此前一般都是记在OneNote和本地的markdown上,但是时间长了感觉并不是很方便,OneNote出现过笔记丢失,而且功能性方面也比较简陋,本地markdown不能多端同步。所以我在疫情那三年中开始寻找一款新的笔记服务。
第一款接触的云笔记服务是Notion,说起来也是蛮搞笑的,那个时候我在twitter上看到不少人推荐这款笔记,而且看到有人把模板做的很漂亮,
心想,我去,这就是我想要的花里胡哨啊。所以,我毫不犹豫就注册了一个账号。
注册之后我才发现,要把自己的Notion主页弄得这么美观,要花费自己不少的时间,感觉好麻烦,复制模板进行稍微的修改,自己的设计又是一塌糊涂。而且那个时候我发现这个云笔记虽然功能强大,但是不知道该如何使用比较好(就是没找到使用场景),以至于注册账号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将其闲置在那里。
后来,我发现越来越多的文章很容易在简中互联网上消失,所以那个时候我打算利用Notion云笔记进行备份。
就这样,Notion扛起了备份404的担子。之后,我虽然也有将其当作个人博客的想法,但是一看到那个页面,压迫感就上来了,感觉它还是比较合适那种长篇文字的记录工作。我的博客很难做到每一篇都是长篇大论,并且那个时候Notion还未上线自定义公开域名的功能,如果自己折腾的话又要花费一番时间,后面想想也就算了。
obsidian其实是我对于本地markdown写作工具的选择,之前我使用的是typora ,但是发布正式版之后,软件就开始收费了,一看价格也不是很贵,但是有使用设备限制。当时心想我找个开源的不是随随便便的用,还花什么钱啊。然后我前后找了几款开源的markdown应用 ,对于一般的文字记录来说,这些应用完全够用,但是我总觉得没有一个侧边栏文件列表特别的难受。正当我纠结要不要掏钱去购买typora的时候,我看到了这个——中国第一个开放式卢曼笔记 ,可以根据图谱中的知识点看到更多与之关联的知识点,这对于第一次接触双链笔记的我来说相当的震撼。心想,这笔记做笔记是真的方便,到时候看着自己的知识图谱杰作,一定会很满意。然后,我就毫不犹豫地下载了。
但是就和第一次看到Notion一样,被花里胡哨吸引,等自己想花里胡哨的是就是觉得麻烦,所以,至今我的知识图片也没有成型。不过我也想通了,使用一个笔记服务,我并不是要完全使用到它的功能才算是使用,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使用一些功能就可以,笔记应用主要还是在于笔记内容,而不是一味的让笔记看起来美观。
obsidian基本处理纯文字内容,作为一个写作工具使用也非常的不错,有很多的插件可以进一步扩展obsidian的功能。
Notion处理篇幅长,且有图文的任务,便于我的记录和分享。
此前说到的Google keep作为日常的灵感碎片记录和一些句子,段落的摘抄,处理少量的文字。
这就是我和我的笔记的故事。